2)第六十五章 搬家第一天_渭北上门女婿后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还账,我再去卖一回”,上楼又装了一背篓糠,走到院里,妻子端来一碗浆水,他咕咚咕咚灌进肚里,背着背篓就往县上奔去……

  建设回想起这件事情,眼睛便有点湿润,你能相信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,而不是一个编撰的故事吗?建设再仔细地瞅瞅德仁,这样一个瘦弱的男子为了卖14元的糠,还5元的账,往返奔波40里路程,下午照常上工,应该不是天方夜谭吧?

  德仁看建设这样迟疑,沉思,以为他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来,又举了个例子:有一次,我坐火车回家,在车站遇见一个30多岁黝黑的男子,他一脸诚恳地对我说,同志,我是个煤矿工人,要坐火车回铜川去,买车票还差7毛钱,你能不能借给我,你给我留个地址,回家后我一定寄还给你。我望了望这个壮实的有点腼腆的男人,毫不犹豫地掏出7毛钱递给他,说了声“不用还了”,我们就此告别。许多年过去,我还时时记起这个壮实的男子。

  建设也是感慨之极:是啊,张老师,面对着这样的男人,我们宁肯相信他,也不可怀疑他,谁会为了7毛钱去恳求别人?

  德仁说:7毛钱是不算多,不过当时西安到咸阳的火车票才5毛钱。不管怎么说,一个大男人伸手向别人借钱的事,总是叫人同情的。

  建设说:张老师,我并不是总用怀疑之心去看待别人的。你猜,我刚才想起了什么?我想起了你为了还5元账,跑了40里路,卖了两背篓糠的事情。这故事要是说给别人听,肯定会说是虚构的故事,是骗人的假话。可是我了解你的实际情况,我相信这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事情。

  德仁听建设这样说,也很激动……德仁一边和建设说话,一边在院子动手生炉子,他先点燃纸片,逐渐放进破碎的木块,等木块燃烧旺了,再放进一块蜂窝煤,几乎没冒多少烟,没费多大事,蜂窝煤燃烧起来,秀兰提一壶水放在炉子上。这时,建设又有了新的感慨:张老师,在我的印象里,生炉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有一回家里的炉子灭了,妈妈叫我去生,生了两次都失败了,楼道里乌烟瘴气,我也汗流浃背。第三次,炉子总算生着了,可是楼道里的黑烟把人能呛死。今天,你这炉子生了个容易,几乎没冒多少烟,一次就成功了。张老师,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嘛。

  德仁说:在农村我盘过一个烧煤球的土炉子,生炉子确实有点经验。关键在于木柴,要劈成短一点的木块,还得一些容易燃烧的薄木片。生炉子有四步,第一,点燃揉成团的报纸。第二,放进薄木片。第三,等木片燃烧起来,逐渐放进木块,一次不要放得多,木块冒烟自然不会多。就像炼焦一样,等到木块可以冒烟的物质燃烧将尽变成火炭的时候,再慢慢地放进一块蜂窝煤。你说,这样生炉子会冒多少烟?哪能不保证一次成功?

  建设笑了:张老师,我算服了你了,干什么事情都肯动脑筋,就像生炉子这样的小事,也是一步一步,循序渐进,保证一次成功。看样子,我这事情——本来是不想麻烦你了,还得跟你说一说了。

  德仁对秀兰说了声“我和王老师出去转转”,便和建设走进家属楼之间幽静的小花园里。暮色苍茫中,他们找了个排椅坐下来。建设说:张老师,你搬家劳累了一天,天黑了,我还得麻烦你。

  德仁拍拍建设肩膀:建设,咱俩,谁跟谁呀,你也帮我干了不少活儿,有啥话就直说吧!

  建设说:张老师,是这么回事,我母亲还是当上了科长,狄小丽又来找我,要和我相好。

  德仁吃了一惊,却若无其事的:狄小丽要和你相好,你就和她相好呗。

  建设吞吞吐吐的:那么,刘月容呢?我们已经订婚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602c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